“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唐代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任上一首《正月三日闲行》,写尽江南风韵。
千年岁月所沉淀的江南文脉,绵延不绝、贯通古今。谷雨时节,迎着淅淅小雨,记者踏进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徜徉街区,城市肌理记录岁月悠长;寻常巷陌,传统现代实现交相辉映。
苏州城,曾以平江府命名。时间流淌,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苏州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当地人说,来到平江路,才能最直观感受到这座城市没有断流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在这里,菉葭巷东端的通利桥在水波之上横卧了千百年,潘世恩故居的书卷气韵彰显状元宅第的往昔辉煌,耦园里有沈秉成与严永华的雅趣生活,丁香巷里的彷徨是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的背影……
2023年7月6日上午,习来到这里考察,详细听取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殷切嘱托,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拼版照片:左图为宋代碑刻《平江图》(资料照片);右图为2023年3月拍摄的苏州古城的卫星图像。新华社发
沿着习的考察足迹,漫步平江路。在南入口处,一处碑亭展示着宋代摹绘平江府即古时苏州城的《平江图》。《平江图》清晰描绘了古苏州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其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之格局,跨越约800年延续至今,几无二致。不少街巷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岁月流转,时移世易,平江路的格局、格调始终不变、风华依旧,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70多岁的苏州市资深城市规划工作者阮湧三娓娓道来:从历史角度来说,苏州古城没有经过地震等自然灾害,唐代以后逐渐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有识之士在保护和培育古城的人文气质上有着广泛共识。2002年,苏州市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较好地保存了街区历史风貌。特别是2012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成立,2018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古城保护转向更深入、更细致的阶段。2020年起,“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在姑苏区实施,54个街坊、14.2平方公里内的房屋、古井、古树、桥梁等每一个“细胞”,在这项工程中得到全面、深入的“体检”,为整体保护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文化遗产保护与百姓现代生活怎样兼顾?钮家巷社区位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0.37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1500多户古城原住民,保存着潘世恩宅、董氏义庄等一大批历史遗存。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姑苏人”,张英缨见证并参与推动了一系列古城保护工作——从“一块匾”(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一只桶”(古城居民甩掉了马桶),到“一根线”(古城架空线整治工程)、“一口井”(古井老井保护)……如今,居民们既是文化遗存保护的主人,又是人居和谐的受益者。
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街区,既要护住物、留住人,也要涵养好魂。一架绣绷、一缕丝线、一枚钢针,在平江路一家小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埋首锦缎之上,巧手翻飞。在这里考察时,习与卢建英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亲切询问:“这样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卢建英说:“有的要一年。”绣娘精工细作的匠心,仿佛凝固了时光,也绣出了这座城市气质。十分感慨:“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一街看尽煌煌千年,尽显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民族精神,在岁月轮转中积淀、塑造、彰显。就像平江路上的青石板,这块是宋代的,那块是明清的,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修葺的。托举华夏大地的文明根脉,不正是这般不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起?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驻足桥边,昆曲《牡丹亭》的唱词隔河传来,600多岁的昆曲就这样柔声融入人们的日常。拐进街巷深处,“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现代吴语歌曲《声声慢》韵味悠长,百转千回。这里的空间仿佛是跳跃的、交织的:网红店从老宅中开出来,咖啡店的店招是古色古香的,最古老的非遗和最潮流的饰品摆在同一橱窗,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烟火气与文艺范相得益彰——平江路就像苏州的“双面绣”,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年轻。
一个5000多年的文明走向现代化,必然是渊源有自、匠心独运,必然需要当代中国人汲古润今、守正开新。在平江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历史感与未来感的反差与张力、共生与融合,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使这里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生动现场。“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习在这里考察时的话,是最好写照。
不知不觉间,行至平江路北,风息雨停,暮色四合,橹声欸乃,月挂半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抬眼望,与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诗中意蕴仍然是一致的,甚至于他诗文中散发出来的气息,也还飘忽在平江路上。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